大矿“铁厨娘”

在公司职工人数最多的矿井大兴矿,有一支由14名女工组成的“娘子军”,她们常年以厨房为“战场”、以锅铲为“武器”,用“餐桌能量”精心护“胃”着全矿一线生产。她们就是大兴矿后勤管理中心食堂班组的“厨娘”们。

初春三月的一个清晨,太阳还没有从地平线上升起,46岁的钟海艳便已早早地俯在了食堂的面案前。下料、和面、醒发、制作……一坨坨脸盆大的面团在她连续的摔、揉、搓、揪下,不一会工夫儿就变成了一块块大小均匀的面剂。钟海艳家住大明镇周边农村,虽然距离单位较远,但为了让白班第一批入矿职工吃到喜爱的各式烙饼和包子,她每天早上四点刚过就要赶往单位。

与钟海艳几乎同时到达单位的是保管员刘杰,尽管早起依然困乏,可每当米面油和肉蛋蔬菜送达,她都瞪大双眼,一遍遍仔细清点、查验,确保接管的各类食材新鲜、卫生、安全。杨芳梅是“厨娘”队伍里唯一的一名营养师,为了让食堂餐桌吃出美味、健康和营养,几天前她就开始绞尽脑汁研究和制订这一周的菜谱,一遍遍盘算着如何让职工用餐更加满意。天刚蒙蒙亮,女工们一个个走出家门、结对拼车,赶在最早的职工通勤车出发前陆续到达岗位。面案前、洗菜池边、灶台旁,大家各负其责、分工协作,迅速投入紧张战斗,一时间,后厨里油星四溅、热浪腾腾,不时传出一阵阵急促的吆喝声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。

早班的人潮刚刚退去,新一轮的用餐高峰又接踵而至。中午时分,售饭间里的各类食物已摆满餐台,可同时容纳400个餐位的大厅里陆陆续续走进了五六百人,7个售餐窗口外顷刻间排起了一条条长龙。中餐窗口的各式小炒和特色菜是职工们的最爱,订餐电话更是应接不暇,刚刚从后厨蒸箱里拣出馒头、花卷的陈振宇前脚打包完份饭,后脚又连忙来到中餐窗口,她一边在吵杂声中接待着职工开单扫码,一边频频拿起订餐电话接听记录。每到最忙的节骨眼,女工们一个个撸胳膊挽袖子,纷纷从后方冲向前线、补位增援。正忙着后勤事务的党员马志明放下手里的工作,撑着一条病腿跑到了窗口一线售饭、打包、捡碗筷、擦桌子,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八瓣。直到大部分职工就餐结束、大厅的喧闹声归于平静,大家才如释重负,来不及擦擦汗、喘口气,又继续挨桌清理起大厅的“战场”来。

大兴矿食堂每天制作的主副食种类多达50多种,免费的香粥和热汤几百公斤,除了一日三餐,还要为夜班一线职工提供就餐和“班后餐”服务。冬天,女工们赤着双手在冰冷的水池中淘米、洗菜;盛夏,在高温的灶台前、蒸箱前接受烟熏火烤。虽然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而琐碎的工作,还要和男同志一起搬运沉重的米面粮油,但“厨娘”队伍里没有一个矫情和叫苦的。餐厅服务员马媛是一对双胞胎的母亲,两个孩子都即将小升初,可她却从未因陪伴和照料孩子而迟到、早走过一分钟。风味组长李静梅的爱人常年工作在域外,平时照顾双方老人的重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肩上,可无论家里多忙、多需要有人照顾,她都从来没有吭过一声、多休过一天假。负责大班主食的李爽命运较为坎坷,父母和丈夫很早就已过世,她不但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压倒,反而总是用微笑呈现给职工和同事们,八年来,她连年坚守在大年三十的岗位上,每次都是留下年幼的孩子独自在家。46岁的钟海艳上有老、下有小,既是家里的“梁”,又是单位的“柱”,不仅白班起得最早,还经常和男工一样抢着上夜班。两年前,她被诊断出患有子宫颈癌,经过放化疗后身体已大不如前,腰背经常疼痛难忍。然而,一向刚强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领导同事的劝说,再一次地站在了案板前。她说,咱们一线的矿工兄弟太辛苦了,比起他们,我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,我现在还能动、还撑得住,不用特殊照顾,让他们吃饱吃好、干起活儿来更加有劲儿,挨点累也值了!

一把磨平的锅铲、一张坚实的案板、一件油污的围裙,见证了“厨娘”们工作时最美的样子。高耸的井塔脚下再次升腾起了烟火气息,无声地诉说着那些闪耀在矿山后厨里的动人故事,映衬出食堂女工的坚韧脊梁与柔情力量。

202404011051102429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