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文苑拾英

勤俭持家风自正

曾国藩曾在家书语录中告诫自己的子孙,“人一日所着之衣,所进之食,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,则旁人韪之,鬼神许之,以为彼自食其力也。”大概意思是说,一个人的吃穿,要与每天所作的事相匹配,只有这样,才能得到周围的认可。我常把这些道理说给孩子听,还好,女儿也很是赞同。

朋友的女儿上大学了,以前的衣服过于学生气,该淘汰了。朋友说,这些衣服都是八成新的,有的只穿过一两次,扔了可惜,问我想不想拿回家给孩子穿,我不加思索的欣然答应。回家后,我没直接把衣服拿给孩子,而是先问她,对于穿别人的旧衣服,你怎么看?孩子同样不加思索,说只要好看就穿。于是,两件非常漂亮的连衣裙成了今年夏天女儿的最爱。

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如果把它写进家风,这个家庭的风气自然质朴清正,而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后代,也自然就懂得什么该珍惜,什么该舍弃;什么是有所为,什么是有所不为。懂得了这些,才能懂得做人的道理,才能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人生。

贪慕虚荣的父母,绝对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。“我家的孩子吃的必须是最好,用的必须是最贵的,绝不能让他在别人面前矮半头。”经常听到身边的一些父母信口雌黄的鼓吹自己的价值观。这些“最好、最贵”都是父母给予的,哪样是孩子自己挣来的?久而久之,不劳而获、自私自利、虚荣攀比的性格就形成了。这样的家庭培养的孩子无非有两种结果:一、如果家庭富足,他将成为寄生虫,二、如果家庭贫穷了,他将成为乞丐。

真正了不起的人,从不用物资来标榜自己的优越。毛泽东同志在求学时,经常身无分文。他的口袋只用来装学识,装天下。在长征中,他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;在延安,他穿的军装补了又补,照相时没帽子戴还得借别人的用。这样一个穷人,得到的是世世代代国人的无限敬仰与摩拜。

勤俭是克制物欲的法宝。物欲如果不去克制,任其无休止的滋长,贪欲自然就会占领灵魂的高地。一些贪官正是由于摈弃了勤俭的传统美德,一味追逐奢华,结果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,成为人民的公敌。当然,勤俭节约并不是提倡所有人都当“苦行僧”,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,做到不浪费、不攀比,过适合自己的日子。

很喜欢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中的一句话——广厦三千,夜寝不过六尺;腰缠万贯,一日不过三餐。我觉得,这句话适用于每个人。穷人可用它来平复内心的缺失感,珍惜眼前的日子;富人可用它来提醒自己,什么时候该关注周围,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。